食品業的現代生存發展指南–Part 3

在〈食品業的現代生存發展指南〉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我們將探討任何規模的食品公司達成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的三項核心領域:

 

营运韧性

 

具備韌性的組織完全瞭解其運行方式與營運環境,包括確定其產品/服务和流程中的營運改進,以便透過組織如何重視其人員與治理方式,隨時間的推移滿足客戶的需求。該組織需要可證明的證據,表明自己並不自滿,並且一直追求改進績效以及永續發展。

 

供应链韧性

 

隨著食品業供應鏈網絡日益橫跨各大洲而變得越來越複雜,整個供應鏈原料及包裝的透明性以及可追溯性變得極為重要。因此採購、製造、運輸與銷售生命週期中的量化和減輕供應鏈風險的能力至關緊要。此外,供應鏈營運商的產品、流程與設施驗證及匿名稽核可揭露過去未揭露之非合規地點的外包作業或中介處理。因此食品企業必須辨別並處理所有造成營運中斷的重大風險 [1],而能有效管理可能導致重大品牌聲譽傷害的營運、財務風險。

一家有韧性的食品公司能自信地说明其供应链的故事。

 

资讯韧性

 

在当今世界,组织必须在保护敏感资讯的议题上获得信任。一个有韧性的组织必须在其生命週期内,从源头到销毁阶段,管理包括实体、数位和知识产权等资讯。这需要将资讯安全纳入所有层次的食品公司营运,并依然让利害关係人能够安全、有效地收集、储存、存取和使用资讯。

 

脱颖而出并获得胜利

 

為了在當今世界脱颖而出并获得胜利,食品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類別或所屬地點,都必須發展出符合自身的组织韧性方法——以價值觀作為基礎並定義其品牌。儘管食品产业近來茁壯發展,例如英國的農糧業在 2014 年為全國附加價值毛額(Gross value added, GVA)貢獻了 1,090 億英鎊(7.3%),但食品企業必須追求變革。食品产业面臨許多的挑戰,例如原物料價格上漲、技術短缺、食品誠信、氣候變遷、英國脫歐、外匯曝險與歐元區政治動盪等。

無論食品产业的前景狀況為何,BSI 經過驗證的组织韧性方法能幫助組織運用經驗、擁抱商機,並通過時間的考驗。

 

Howard Kerr, Chief Executive, BSI

BSI 執行長 Howard Kerr

 

註:

摆1闭&苍产蝉辫;参阅 BSI 食品快訊 No.001 期〈因應疫情衝擊 食品業如何營運持續?〉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