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永續金融產品相當多,永續金融與产业究竟要如何銜接,國際上目前有幾個做法,首先就是透過金融業的拉力與推力,促使产业轉型,過程中需要藉由數據的確認,不管是在「綠色債券」或是「永續連結貸款」,都需請獨立機構出具意見書,確認永續績效的達成狀況。接著就是國際間有許多ESG的指數或是ETF商品,它透過負面排除的方式或是正面參考企業國際評比,如DJSI(道瓊永續指數)評比的揭露,最後決定永續金融商品的投資組合,達到投資ESG产业的目的。根據道瓊永續指數針對800多家企業的分析研究顯示,發現投資於ESG表現較佳的企業,其投資報酬率優於未積極投入ESG的企業。另外一個例子則是來自於國際知名的MSCI評比,它將行業推動ESG的成果分成七個等級,如果將資金投進最高等級行業所累計的投資報酬率可以翻倍。以上二個分析研究證明投資於積極推動ESG的行業,擁有更好的利基。
氣候變遷促使金融業與产业的合作案例
气候变迁中的温室气体管理需具备「减缓」与「调适」的能力,減緩是儘可能降低排放量,但若來不及改變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則需要適應氣候變遷,與其共存,也就是所謂的「調適」。我們將從兩個案例手法來瞭解「減緩」與「調適」。案例一,荷蘭國際集團 ( ING ) 一家位於荷蘭的基金投資公司於2021年發佈了第一本的氣候報告[1],報告中點出了金融業最大的挑戰就是到底該怎麼盤點投資對象,而ING的關鍵重點做為即是「減緩」,ING依據氣候變遷指標及巴黎協定的情境分析方法,將各投資产业拆分出九個行業,再從中挑出五個重點行業並設定其減量目標,也就是先從建立盤點機制著手,然後計算出投資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最後設定目標。從ING氣候報告的情境分析圖顯示,ING鋼鐵業投資組合的產品排放強度為 1.81 kg CO2/噸鋼表現雖然優於全球市場的1.83 kg CO2/噸鋼,但較B2DS(Beyond 2°C Scenario)情境趨勢還是略高於3.0%,此時便需與此投資對象議合,透過雙方的相互合作以及資金的投入,帶動产业的轉型,期望未來能逐步減量以達成ING所設定的目標。
案例二则是生态系统调适的小额信贷[2],在薩爾瓦多這個國家,多半向銀行借錢的都是農民,薩爾瓦多銀行為讓農民能夠適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於是設計了一個風險評估的機制,每當農民來借錢,會先評估農民種植的農作物為何? 種植於何處? 一旦發現農民種植的作物或地區是比較容易遭受到氣候危害就拒絕提供貸款,而改與農民進行議合,請農民配合銀行降低氣候變遷影響風險的要求(如:改種適應力較強作物或設計溫室),便可獲得較低利率或是期限展延,用激勵措施以說服授信對象必須選擇建议的解決方案,促使借錢的農民們更有彈性並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過程所產生的風險,幫助提高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及減少活動中對氣候的負面影響。
[1] ING 2021 Climate Report
[2]
防止漂綠 祭出新法
气候变迁衍生的环境诉讼及漂绿问题是近来被全球关注的,由於贰厂骋并未有明确的定义,要如何避免投、融资假借永续之名行漂绿之实,国内金管会已公布「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相關主题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的相关措施,如透过负面排除筛选、正面/同业较优者或贰厂骋整合投资分析等投信公司為达成永续投资目标所採用投资策略类型,将贰厂骋因素纳入投资流程之具体作法,对贰厂骋相关因素之考虑过程,以及衡量这些因素之评估衡量方法等。欧盟也意识到且採取了「」,计划涵盖了金融体系中的所有相关参与者,计划首要发布了「歐盟永續分類标準(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标準為各行業的經濟活動提供了明確的永續定義及共通語言,标準含括六大環境指標,以及防止造成重大環境危害(DNSH)原則。
行動計劃在产业面的規範-未來歐盟員工數在250人以上、資產負債表超過2,000萬歐元或在歐盟當地年營收逾4,000萬歐元的三項條件符合其中兩項者,就必須依據「永續報告指令CSR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出版永續報告書,揭露企業是否符合歐盟永續分類标準;在金融業則面臨更大的挑戰,金融業需遵循「SFDR永續金融規範 (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揭露其每档基金是否符合贰厂骋,且符合贰厂骋的哪一个条款,未来欧盟的基金都被强制要求揭露主要不利影响,也就是未来金融业必需对投资对象做明确的尽职调查,而公司也需揭露相关资讯。

各项永续揭露框架趋於整合,该如何掌握?
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 IFRS Foundation)於2021年11月正式宣告成立的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於2022年3月與廣為各界遵循的永續報告書準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合作協議,開展永續揭露框架朝整合、統一的模式前進。無論企業組織所採取的揭露框架為何,必然都会以四个重要的步骤来进行描述,第一步骤為治理,第二步骤為策略,第叁步骤為风险管理,第四步骤為指标目标,这同时也是罢狈贵顿与罢颁贵顿四大核心要素,所谓治理即為董事会与高阶管理阶层如何透过监督管理实现永续风险与机会转化為策略的转型计画,而策略则来自於鑑别后的永续风险机会转换為财务影响时,不论是发展绿色金融/永续转型带动营收的提升还是降低来自於政府监管碳成本增加的风险,更进一步的风险机会管理以及指标目标则是订定一个短期、中期甚至长期(2050年)的关键指标及减碳目标,未来都必须揭露在年报中。為了确保揭露内容符合倡议或主管机关的要求,完成以上内容后可再透由外部机构的审查,将公司组织永续报告书中所描述的过程内容去对应五个成熟度的揭露等级,以成熟度等级的方式协助公司组织瞭解还有哪些精进之处及调整方向。
整合永續金融相關規範 國際ISO 32210永續金融标準問世
正如 COP27所強調「金融」是氣候變遷發展的基石,為有效應對氣候變遷,國際ISO組織以支持行動於2022年10月正式發佈ISO 32210:2022永續金融标準-金融機構永續發展原則指南 ( Sustainable finance-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ility principles for organization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标準為加速綠色商業模式及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統一通用的永續金融框架,最終希望融合國際間永續相關的标準要求並確保符合國、內外永續相關的法令法規,協助各方從中獲得適當的篩選投資組合與資本分配。各金融相關機構及部門可依據此國際标準評估整體營運、服务、產品的風險與機會,並回應到本身的策略,以做為篩選投資甚至是授信對象時的決策,如同前面所提到的TCFD四大核心要素框架中的企業組織治理,而标準規範企業組織需有明確的政策聲明即「轉型計劃」,最後董事會運作或高階主管監督工作設定指標目標,最終達成SDG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未來不論是永續資訊揭露的产业或是篩選永續資訊揭露對象的金融業都能與BSI共同以一致的國際永續金融标準實踐綠色投資、驅動低碳經濟,創造永續ESG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