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模式對金融市場的放任和消費活動的鼓勵,誘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是龐大能資源消耗量的推手。在當年那場風暴中作為主角的金融家,可能至今沒有意識到,眼前氣候變遷和當年金融危機之間的相關性。十多年來的永續之路上,金融家起初從公益活動著手,接著編製永續報告書,再進展至盤點組織內部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一步還能做什麼?正確回應了金融危機帶給世界的信號嗎?ISO 14097或許能夠回答這些問題。
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
今年仍面临许多不利经济的因素,例如:极端气候、俄乌战争、地缘政治、新冠疫情导致生产中断、亚洲预防性囤货造成天然气价格飞涨,进而推升电价等。因此有名人或机构预言,下一次金融危机即将来临。
金融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遽恶化。部分读者对2008年金融危机可能没有深刻印象,让我们先回顾当年发生了什麼事。
2007年至2008年初,原物料價格飆漲,於2008年中達到巔峰。部分原因是投資炒作,部分則是供應短缺,如煉油設備產能不足以應付需求。原物料價格飆漲壓縮企業利潤和減少可自由支配支出,拖累了經濟,是危機的成因之一。另一方面,美國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暴[1]從2007年延續至2008年,並隨著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聲請破產保護,陷入混亂的局面。而現代經濟體系的特徵就是與金融市場相互依存,經濟體質的健康與否取決於金融市場的秩序,當年金融市場的混亂導致全球經濟進入嚴重的衰退期。
发生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
直到今天,談到金融危機,多數人都認為罪魁禍首是美國次級房貸,信用違約交換和投機行為也推波助瀾。管理系統(Management System)國際标準要求,異常發生時應找出根本原因(Root Cause),才能避免再次發生。生態經濟學者Tim Jackson在《Economics for a Finite Planet: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一書中[2],直指美国次级房贷只是间接原因,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经济模型的失灵。自由市场经济鼓励消费,透过消费带动经济成长,而私人负债能够解开所得对支出的束缚,提升消费。因此,金融市场管制鬆绑被当作最佳解,藉由让消费者和公司更容易取得贷款,刺激经济成长。放任金融市场自由最终将世界带到灾难面前,背后的驱动力是自由市场经济对经济扩张和消费活动的信仰,而无疑问的,这个信仰也造成能资源濒临耗竭。换句话说,现代经济体系引诱庞大的金融负债和生态负债,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思考金融永续性和生态永续性,表面看似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结构性因素导致的[3]。
[1] 次級房貸是指,美國抵押貸款業者以較高的利率,貸款給信用較差或信用歷史不足的民眾,用於購屋。在缺乏管制的情況下,美國次級房貸規模自2000年起大幅成長。緊接著,美國房市於2006年急速降溫,次級房貸違約率提高,相關抵押貸款業者不堪虧損,接連倒閉。
[2] 台湾譯為《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
[3] 詳見《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第2章。
世界因而改变了吗?
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改變了嗎?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各國政府先是出資拯救危機製造者,接下來祭出的措施皆是短期干預,例如:股票賣空僅暫停6個月。2008年底,高盛集團無視還欠美國政府60億美元紓困金,照樣發放鉅額紅利。各國政府的終極目標皆是恢復流動性、重振需求、終止衰退,回到我們所習慣的舊世界。所以,不意外的,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指出,即便計入所有締約國提交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以2010年為基期,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13.7%(圖1),如果希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內,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減少45%,或減少25%以控制在2℃內[4],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丝毫没有减少的跡象,遑论减少的幅度。这个情况并不令人讶异,只要我们仍对经济扩张和消费活动忠贞不二,庞大的物质吞吐量就是必然的结果。
图1:统计国家自订贡献后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

[4] 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是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氣候協議,此協議要求締約國推動減碳政策,將本世紀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內,並追求更具雄心的1.5℃度目標。所有締約國必須提出國家自訂貢獻,每5年檢討各國對減排的貢獻,同時提供氣候融資,協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
[5]取自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於2021年11月4日發布之國家自訂貢獻綜合性報告(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Synthesis Report)。
经济发展与能资源的使用量可能脱鉤吗?
现代经济模型的问题已超越本文能够处理的范畴,但我们试图从验证业的角度-即组织能够做什麼-寻求出路。传统答案是诉诸经济和能资源使用量的脱鉤,脱鉤又分為相对与绝对。相对脱鉤指的是,每单位经济产出的环境影响幅度降低;绝对脱鉤则是指,环境影响的绝对值不变或降低。显而易见的,当生态容量是定值,必须做到绝对脱鉤才可能永续。「技术」是谈到脱鉤时经常着力之处,只要技术进步,就可以做到相对脱鉤,但是要做到绝对脱鉤,技术不只要进步,还要进步得够快。先不论绝对脱鉤的难度,在人类歷史上也不曾见过,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做些什麼总比不做好,政府和公司开始大量投资於低碳、提升能资源效率、气候调适、生态復育等技术,寄望大规模的技术变更,显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