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係以出口為导向的海岛型经济体,对外贸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国际碳管制加严的挑战、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及绿色供应链减碳要求,公司进行组织碳盘查与产物碳足跡,除了利於内部评估与决策,更可成為未来全球供应链竞争的筹码。
本文係协助公司透过以下叁大检核表,从不同的压力来源、自我检视盘点,掌握温室气体排放与减量的关键,以快速在净零浪潮席捲而来的当下,理出头绪并着手开始制定计划。
- 公司减碳压力之自我检核表,建议先以此表開始進行自我檢核,從因應國內法令、客戶要求、國際壓力、自主宣告等四個面向,及所對應的國際ISO标準,判別自身要如何跟進這波減碳風潮,完備目前所欠缺的能力。
- 组织型温室气体管理自我检核表,以國際ISO 14064溫室氣體标準範疇的概念,從鑑別自身(直接)排放來源開始,再進一步辨別重大的間接排放源,透過掌握溫室氣體排放熱點來規劃減碳路徑。
- 产物碳足跡量化之自我检核表,以國際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标準的原則、要求和指南,從產品的生命週期階段包括原物料取得、設計、生產、運輸、使用和最終處置等各種不同階段,協助企業建立產品碳足跡(CFP)研究報告的基礎。
【表一】公司减碳压力之自我检核
金管會於2022年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強制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揭露範圍至合併報表子公司,且揭露之資訊須經第三方查證。根據「台湾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於2021年7~8月間調查國內588家企業,包括400家製造業、152家服务業及36家金融業者,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已有73%定期揭露碳排,而營收50億元以下的企業約83%尚未定期揭露。
氣候變遷對企業是潛在的風險,同時亦是未來企業的轉機,因應國內法令、客戶要求、國際壓力、自主宣告等四個面向,企業面臨的減碳需求,可分為溫室氣體管理、能資源管理兩大面向,透過表1企業可進行自我檢核。其中溫室氣體管理可以對應查驗标準包含ISO 14064-1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ISO 14067產品碳足跡、PAS 2060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标準;能資源管理可以對應查驗标準則包含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BS 8001循環經濟标準。

【表二】组织层级温室气体排放自我检核
過去ISO 14064-1:2006溫室氣體排放量化係針對組織內部企業自身排放,包括如燃料燃燒、冷媒逸散、製程排放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SCOPE1);以及間接能源使用排放(SCOPE2),如外購電力或外購蒸汽。
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不僅侷限其產生的直接排放與間接能源使用排放,最新版本ISO 14064-1:2018以報告邊界取代ISO 14064-1:2006 中營運邊界的範疇概念,建立辨別重大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源篩選準則,決定納入溫室氣體盤查清冊之間接排放項目。篩選準則可包括:排放量大小、影響程度、資訊取得及相關數據的準確情形,也可使用風險評估或其他程序(如:買方要求事項、法規要求事項、利害相關者的關切事項、營運規模等)。
以公司组织型温室气体管理之自我检核表(表2)為例,类别2词类别6都是间接排放,其中类别2也就是过去的间接能源使用排放(厂颁翱笔贰2),排放行為并不发生在公司所在的地点中的重要排放。
公司组织型温室气体管理之自我检核,必须从鑑别自身排放来源开始,再进一步辨别重大的间接排放源,根据温室气体盘查清册的预期用途编制温室气体报告,掌握排放热点与减碳潜力。

【表叁】产物碳足跡量化自我检核
國內外廠商進行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of a product, CFP)計算時,需考量其客戶需求與預期應用,可依據ISO 14067:2018,本标準為產品碳足跡的量化和報告提供全球認可的原則、要求和指南。
进行产物碳足跡(颁贵笔)研究的是透过量化产物生命週期或选定过程中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计算产物对全球暖化的潜在贡献。产物系统的生命週期阶段包括原物料取得、设计、生产、运输、使用和最终处置等各种不同阶段。不须对外沟通的内部应用可做為降低产物碳足跡之分析,若作為对外沟通的产物标示,则涉及足跡沟通要求、对外沟通与关键性审查要求。产物碳足跡的比较,应在相同的功能单位上进行,如果省略的生命週期阶段相同,进行部分碳足跡(宣告单位)比较仅可用於公司对公司。
从产物设计阶段开始至最终处理,产物碳足跡是整体价值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公司掌握组织型温室气体外,同步进行产物碳足跡之自我检核(表3),可评估不同阶段的减碳措施有效性。在提升自身产物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公司亦须关注产物由摇篮至大门(部分碳足跡)属於客户的上游排放(原物料取得阶段或类别4),以及产物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

全球對永續性标準關注的組織顯著增加,企業為確保其碳排放總量(包括供應鏈活動),開始在合約中擬定供應鏈中的合作夥伴,必須提供獨立查證。在國際碳揭露專案(CDP)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壓力之下,企業提前因應供應鏈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立全面且可信的永續發展策略並非簡單的過程,外部查證將有助於確保供應商數據的準確性,有助於企業組織在淨零轉型路徑做出有效的決策,並可提升對利害相關者之公信力。